浙江大学:以“Pride”模式系统推进 “一站式”示范学生社区建设

发布者:王军X时间:2025-11-03浏览:10

浙江大学作为全国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的首批试点单位,秉持“求是创新”精神,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,聚力建设“Pride”模式的高校示范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,围绕“Patriotism(爱国奉献)—Regiment(全员育人)—Innovation(数智创新)—Development(综合发展)—Excellence(卓越成长)”五位一体系统推进,努力实现“五个升级”,积极构建具有标杆引领作用和特色示范效应的社区育人模式。



浙江大学“Pride”模式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

突出爱国奉献(Patriotism)强化全方位价值引领

浙江大学坚持思政全方位引领,推动日常实践向价值塑造升级,打造时时可参与、处处能共鸣的思政教育场域。一是强化社区党建引领思政教育力度,构筑党建领航“头雁”模式。推动高质量党建与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在目标功能、制度机制、组织力量、平台载体等方面深度融合;设立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党建示范平台,推动院级党组织入驻社区,开展常态化融合互动,探索建立特色鲜明、功能突出的功能型党支部;聚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、拔尖创新人才等主题,建立党员先锋示范平台,建设党员先锋岗、服务站。二是打造“社区思政育人圈”,让价值引领具象化、场景化、生活化。着力打造多维度的“党建+”品牌特色活动,依托“在鲜红的党旗下”党建教育平台、新四军教育基地、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社区育人基地等系列党建品牌,在社区建设好党员之家、红色微阵地等,不断推进价值引领的生活化、青年化、日常化;深耕科学家精神传播土壤,在社区设立“科学家精神宣传角”,开展 “科学家精神学习月” 活动等,实现价值与现实、价值与青年、价值与日常的融通。


深化全员育人(Regiment)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

浙江大学坚持育人全员化参与,推动管理服务向共建共治升级,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德育、学习、文化、发展共同体。一是推动育人力量持续汇聚。推进“新生之友”“求是学院育人导师”“教授学术小组”等育人队伍迭代发展,深化高层次人才入驻学生社区服务思政育人的路径;强化社区育人导师长周期帮扶指导机制,试点探索新生之友3.0方案,聚焦专业认知、专业选择、职业发展等方面助力学生成长;配强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,支持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,强化辅导员回派、入驻社区、走访寝室,构建青年教师引领青年学生思想、学业、科研启蒙的实践路径。二是完善社区学生“四自”体系。助推育人队伍“沉下去”、学生骨干“浮上来”,建立健全社区学生党(团)组织、学生会、社团等学生组织,进一步壮大学生成长服务站、学生促进管理委员会、学业指导中心、职业规划中心等社区学生自我管理服务组织,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社区治理建设,打造“枫桥式学生社区”,建立健全学生参与“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监督”的工作体系。


强化数智创新(Innovation)构建智慧信息中枢

浙江大学坚持创新全数据赋能,推动信息采集向决策管理升级,构建需求可感知、服务可触达、风险可预警的智慧中枢。一是打造智慧服务成长基地。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技术,强化社区信息化软件建设,通过数字化应用为师生减负、为管理赋能,推动学生事务的业务协同、流程优化、精准管理,提供“选专业一件事”“入学一件事”“毕业一件事”“自习一件事”等智慧服务;依托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模型,不断优化深度融合智能体“浙大先生”功能,基于CARSI资源共享平台,面向全国829所CARSI联盟高校开放共享,覆盖教学、科研、生活等全场景,提供“人人可用、处处可用、时时可用”的AI服务。二是加速构建数智生态社区。通过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应用,加强数据分析应用,科学研判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,推动构建学生全周期档案和动态监测报告机制,强化学生画像建设、社区运行数字大屏(驾驶舱)、学生社区信息化平台预警提醒功能,强化数据赋能服务育人活动、开展过程记录和评价工作成效等。


推动综合发展(Development)塑造多维育人生态

浙江大学坚持发展全要素融合,推动生活场域向育人场域升级,构建思想、学业、文化、生活多维育人生态。一是优化社区育人场景。围绕学生成长需要优化学生社区公共空间布局和配备,统筹布局寝室、公寓、社区、校园等场域空间建设,深度开发并有效利用学校特色场馆、建筑等,打造多元、多功能空间载体;持续对社区各类公共交流空间、生活服务空间、健身文化空间提质升级,有效增强学生获得感、幸福感。二是繁荣社区文化发展。丰富空间文化内涵,推动主流文化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学科特色文化、创新创业文化、校园安全文化等深度融入社区文化空间,探索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路径,让学生在社区文化的浸润中成长成才。


助推卓越成长(Excellence)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

浙江大学坚持培养全学段覆盖,推动学段衔接向成长适配升级,构建五育并举贯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。一是一体化系统推进“一站式”汇聚合力,精准匹配学生不同阶段成长需求。定期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和体系化研究,把握学生成长各个阶段规律特点,实现基于本硕博不同学段不同成长需求的一体化服务,推动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服务覆盖更多校区、更多年级、更多学生,推动实现分学段精准覆盖。二是推动四个课堂衔接融汇,打通社区管理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。适应人才长周期发展需要,聚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,将社区建设的新范式新经验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机融合;坚持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培养,切实推进一二三四课堂衔接融汇,落实贯通培养推动五育并举,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全球竞争力;推动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、重大主题学习教育活动、时代楷模等先进群体进社区,将更多美育类、劳动教育类、创新创业类、心理健康类等课程开在社区,建立健全特色鲜明的社区“德智体美劳”教育体系。

责任编辑:马静怡

来源:浙江大学 发布时间:2025-10-24 10:52:55